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降碳成“十四五”热词 七省提出率先、提前实现碳达峰
来源:华夏时报   编辑:admin   2021-03-01 10:12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郑重宣布。

        这一宏伟而艰巨的目标,更需要脚踏实地去完成。2020年11月,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被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各地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碳中和、碳达峰同样成为热词。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全国31省中,超过半数省份在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制定实施碳中和、碳达峰行动规划,其中至少6个省份提出要率先、提前实现碳达峰。加上上海,一共有7个省市在“十四五”方针中提及了“碳达峰”。

微信截图_20210301101825.png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凌振国在媒体上撰文指出,要助力推进、积极支持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如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京津冀地区、成渝经济圈等先行先试,按照国家总体目标和行动方案,加快实践并率先达峰。要更加助力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尤其是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推动落实好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执行到位。

七省争当降碳“先锋”

       1月底,上海公布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提到要制定全市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着力推动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确保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这也是是首个提出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具体时间表的省份。

       目前已经正式对外公布“十四五”目标纲要的省市并不多,不过所有省市都已经公布了“十四五”规划建议。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除了上海以外,天津、河南、福建、广东、青海、西藏六个省份都提出了率先、提前实现碳达峰的要求。

       其中,河南提出要实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天津、福建、广东都提出制定实施力争碳排放提前达峰行动方案。而青海和西藏则都在2035年目标中提出以“率先实现碳达峰”为目标:青海要求全面建成绿色产业体系,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西藏提出生态环境质量要保持全国领先水平,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巩固,所有市县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标准,美丽西藏全面建成,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率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省市的相关领导、发言人在公开相继针对碳中和、碳达峰进行表态。去年,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会议上指出,作为经济大省,江苏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努力在全国达峰之前率先达峰。2021年2月,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董文联也在发布会上表示,济南到2025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可能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有两类地区:一类是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省市,因为经济转型领先,有条件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另一类则是西南部分地区,其可再生能源条件好,有很丰富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资源,可通过能源结构调整,由新能源的增长来满足能源需求,也可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减污降碳应“同频共振”

       尽管多数省份都确定了争相降碳的路线,但是如何落实仍然在摸索之中。当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仍然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占比约85%。而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贺克斌计算,如果以《巴黎协定》下2℃升温目标来计算,到2060年化石能源占比需要下降到15%,其中煤的占比不能高于5%。

       应该采取怎样的“降碳”路径?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日前在发布会上指出,能源活动相关CO2排放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具有同根、同源、同过程的特点,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也是减少CO2排放的措施。因此,减污降碳在推动结构性节能、遏制两高行业的扩张、助推非化石能源的发展等方面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他举了几个例子:在能源领域,2013年中国有62万燃煤锅炉,通过热电联产替代,电、天然气替代等,到现在仅仅剩下不到十万台,重点地区完成2500万户的散煤替代,这些措施其实都去煤炭的过程。

       产业领域,生态环境部会同主管部门加大重点行业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力度,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钢铁产能2亿多吨、1.4亿吨地条钢全部清零,全国范围内打击散乱污企业。

      交通领域,积极推动公转铁,自运输结构调整政策提出以来,全国铁路货运量连续三年提升,彻底扭转了自八十年代以来,铁路货运占比不断下降的趋势。“十三五”期间,淘汰了1400万辆机动车,2018年到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90多万辆国三及以下重型运营货车提前淘汰,长江禁渔近11万艘船舶淘汰。新能源汽车大幅增长,电动公交车2015年占比20%,现在达到60%。

       据测算,这些结构调整的硬措施减少煤炭消费量5亿多吨,减排二氧化硫1100多万吨、NOx500多万吨,协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亿吨以上。

       刘炳江表示,目前生态环境部在牵头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等一系列专项规划,要在各个规划中均体现减污降碳的总体思路,突出源头控制、系统控制。此外,严格控制增量、加强存量治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坚持增气减煤同步、推动电代煤。